搜索
确认
取消

News center ·

结果出炉!“缺芯”是中国的责任?老美还真好意思说
结果出炉!“缺芯”是中国的责任?老美还真好意思说
202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缺芯问题席卷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都没有充足的芯片,并导致停产减产。还有美国声称为了解决缺芯问题,要求各大芯片企业交出数据。 然而再次美媒传来消息,认为中国制造芯片短缺,造成美国汽车价格上涨,老美还真好意思说。缺芯是谁的责任?又该如何让缺芯问题得到解决呢? 汽车厂商缺芯现状 芯片使用覆盖范围广泛,现如今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发展智能汽车,还有许多科技巨头也加入了造车行列。 既然要走智能化路线,那么必然会用上大量的芯片产品。任何电子化,数字化的智能设备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 但由于种种原因,让芯片市场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汽车行业是表现最明显的一个市场领域。国内外的汽车厂商都因为缺芯问题而陷入了生产紧张,结合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汽车厂商的缺芯现状是一目了然的。 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在2021年6月份宣布暂停北美8家工厂的产能,通用旗下的多个装配厂延迟生产。 还有本田、大众、丰田、宝马等车企巨头都受到了相关影响,都是因为缺芯问题而停产或者减少产能,发货销售交期也被延长了。 国内的比亚迪因为掌握了自主IGBT芯片的生产能力,还有功率器件等半导体业务,所以在缺芯问题上受影响程度较小。 汽车市场庞大,若无法持续供应芯片,对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美国也有些着急了,但是美国的解决方案却出乎许多芯片厂商的意料,那就是让这些芯片企业们交出数据资料,从而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缺芯问题。 最终也如美国所愿,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也没见美国拿出什么行动措施来解决。然而美国又传来消息,将锅甩给了别人。 “缺芯”是谁的责任? 美媒表示,有美国汽车销售商称,由于中国制造的半导体芯片供应链不足,造成美国汽车价格飙升。 据悉,美国汽车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2021年期间二手车的价格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31.4%,预计未来两年内价格还会保持高点。 可是美国却把问题的原因推到中国身上,言外之意是想说缺芯是中国的责任。芯片制造供不上货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全球供应链的生产状态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家芯片制造商虽然直接参与芯片制造,可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等等都需要其它供应商提供。 可是由于美国制定的芯片规则,给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化施加了束缚,有些企业想要正常供货还得拿到许可,涉及到高端先进的技术产品更是不允许供应商随意出货,除此之外还要让台积电等芯片制造企业不能为相应客户代工。 这一系列的情况都出自美国,然而美国还好意思说是中国的责任。到底是谁的责任相信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想要用甩锅的方式推卸责任,这种说法和做法明显站不住脚。 结果出炉,缺芯造成美国各大汽车厂商都出现生产困难,美媒称中国芯片生产短缺造成缺芯,促使汽车价格上涨,但他们给出的结果未必是正确的。虽然在产能方面中国已经在加速发展了,但也不足以造成缺芯现状。 缺芯问题何解? 若是有关注半导体行业动态的人可能会知道,在2021年11月份期间,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说过一番话,他表示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6000亿美元,中国使用了40%以上,但生产只占个位数百分比,不会对全球产能有决定性作用。 这番话其实指出了国产芯片在产能方面的大致情况,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相反还应该进行反思。 若什么时候国产芯片的产能可以占据全球大部分的需求时,再来定调也不迟,当下的问题可能是该如何解决缺芯问题。 这或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在芯片制造商方面,可以加大芯片生产力度,既然供不应求,那么拿出更多的产能去填补市场空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提升芯片产能可能会涉及到各大业务布局,短时间内未必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另外一方面或能从改变规则的角度出发,让半导体产业链回归全球化,让各大供应商,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顺利疏通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关系。 可是这就需要看某些国家是否能重视这一点了,如果对方执迷不悟,坚持一条路上走到黑,那只能靠时间了。 总结 美国汽车厂商缺乏芯片供应,造成汽车价格上涨,然而却将问题归结给别人,明显是找错了对象。 美国正在推动芯片本土化,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想要实现产业链闭环。可是以美国半导体供应链不健全的表现来看,怕是要打错算盘了。建议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样对谁都有好处。
查看详情
202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很多大事,缺芯问题席卷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都没有充足的芯片,并导致停产减产。还有美国声称为了解决缺芯问题,要求各大芯片企业交出数据。 然而再次美媒传来消息,认为中国制造芯片短缺,造成美国汽车价格上涨,老美还真好意思说。缺芯是谁的责任?又该如何让缺芯问题得到解决呢? 汽车厂商缺芯现状 芯片使用覆盖范围广泛,现如今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发展智能汽车,还有许多科技巨头也加入了造车行列。 既然要走智能化路线,那么必然会用上大量的芯片产品。任何电子化,数字化的智能设备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 但由于种种原因,让芯片市场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汽车行业是表现最明显的一个市场领域。国内外的汽车厂商都因为缺芯问题而陷入了生产紧张,结合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汽车厂商的缺芯现状是一目了然的。 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在2021年6月份宣布暂停北美8家工厂的产能,通用旗下的多个装配厂延迟生产。 还有本田、大众、丰田、宝马等车企巨头都受到了相关影响,都是因为缺芯问题而停产或者减少产能,发货销售交期也被延长了。 国内的比亚迪因为掌握了自主IGBT芯片的生产能力,还有功率器件等半导体业务,所以在缺芯问题上受影响程度较小。 汽车市场庞大,若无法持续供应芯片,对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美国也有些着急了,但是美国的解决方案却出乎许多芯片厂商的意料,那就是让这些芯片企业们交出数据资料,从而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缺芯问题。 最终也如美国所愿,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也没见美国拿出什么行动措施来解决。然而美国又传来消息,将锅甩给了别人。 “缺芯”是谁的责任? 美媒表示,有美国汽车销售商称,由于中国制造的半导体芯片供应链不足,造成美国汽车价格飙升。 据悉,美国汽车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2021年期间二手车的价格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31.4%,预计未来两年内价格还会保持高点。 可是美国却把问题的原因推到中国身上,言外之意是想说缺芯是中国的责任。芯片制造供不上货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全球供应链的生产状态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家芯片制造商虽然直接参与芯片制造,可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等等都需要其它供应商提供。 可是由于美国制定的芯片规则,给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化施加了束缚,有些企业想要正常供货还得拿到许可,涉及到高端先进的技术产品更是不允许供应商随意出货,除此之外还要让台积电等芯片制造企业不能为相应客户代工。 这一系列的情况都出自美国,然而美国还好意思说是中国的责任。到底是谁的责任相信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想要用甩锅的方式推卸责任,这种说法和做法明显站不住脚。 结果出炉,缺芯造成美国各大汽车厂商都出现生产困难,美媒称中国芯片生产短缺造成缺芯,促使汽车价格上涨,但他们给出的结果未必是正确的。虽然在产能方面中国已经在加速发展了,但也不足以造成缺芯现状。 缺芯问题何解? 若是有关注半导体行业动态的人可能会知道,在2021年11月份期间,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说过一番话,他表示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6000亿美元,中国使用了40%以上,但生产只占个位数百分比,不会对全球产能有决定性作用。 这番话其实指出了国产芯片在产能方面的大致情况,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相反还应该进行反思。 若什么时候国产芯片的产能可以占据全球大部分的需求时,再来定调也不迟,当下的问题可能是该如何解决缺芯问题。 这或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在芯片制造商方面,可以加大芯片生产力度,既然供不应求,那么拿出更多的产能去填补市场空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提升芯片产能可能会涉及到各大业务布局,短时间内未必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另外一方面或能从改变规则的角度出发,让半导体产业链回归全球化,让各大供应商,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顺利疏通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关系。 可是这就需要看某些国家是否能重视这一点了,如果对方执迷不悟,坚持一条路上走到黑,那只能靠时间了。 总结 美国汽车厂商缺乏芯片供应,造成汽车价格上涨,然而却将问题归结给别人,明显是找错了对象。 美国正在推动芯片本土化,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想要实现产业链闭环。可是以美国半导体供应链不健全的表现来看,怕是要打错算盘了。建议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样对谁都有好处。
U3/A2/V30 选择TF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选啥?
U3/A2/V30 选择TF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选啥?
平板电脑芯片进入6纳米时代 “双减”背景下上游仍看好国内需求
平板电脑芯片进入6纳米时代 “双减”背景下上游仍看好国内需求
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出货量下降后,平板电脑芯片从去年开始进入反弹通道,虽然今年在线教育市场受到一定影响,但上游芯片厂商表示仍然看好下半年平板电脑的整体出货表现。 联发科智能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曾宝庆在一场采访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平板电脑从“手机的衍生品”进化为具有独立使用场景的移动计算设备,大环境是需求的推手,目前已培养出新的用户使用习惯和要求,未来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根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715万台,同比增长8.3%。而在上半年,平板电脑国内整体市场出货量为1340万台,同比增幅29.7%。 从细分数据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商用市场出货量约118万台,同比增长18.9%。教育市场依然强势,保持2位数增幅。大型企业在金融、交通、制造和服务等行业呈现强劲势头。消费市场出货约597万台,同比增长6.4%。 终端市场的需求也带动了上游芯片厂商的开发速度。 今年7月,联发科发布了首款面向平板市场的迅鲲芯片1300T,9月9日,联发科再次发布另一款迅鲲芯片900T,采用台积电6nm先进工艺。 而在此前,联想发布的Tab P12 Pro和小米发布的平板Pro 5G均内置了另一家芯片巨头高通的骁龙870处理器,台电发布的平板产品T40 5G也搭载了紫光展锐唐古拉T740 5G 处理器。 曾宝庆表示,随着移动计算设备使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用户对生产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因此,超强的运算能力、超低功耗、稳定的连接将成为移动计算市场全新的机会和挑战。 目前,随着5G网络的逐渐普及,平板也开始5G化,5G+WiFi的上网方式正在逐渐取代4G+WiFi的上网方式。 但对于平板电脑来说,在线教育的环境变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今年5月底,国家发文要求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校外的负担,业内称“双减”,目标是一年内学生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学生负担显著减轻。去年平板电脑的销量因疫情刺激在线教育而暴涨,如今义务教育课外辅导呈现断崖式下降,业界担心平板电脑还有没有增长空间。 GfK中国科技事业部平板电脑品类资深分析师周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对平板电脑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市场。而综合素质教育市场有新流量,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会看到这个变化。 IDC全球移动设备跟踪项目副总裁Ryan Reith则表示:“我们仍然认为,PC和平板电脑市场虽然供应受限,但需求依然存在。供应短缺的延长,再加上持续的物流问题,给该行业带来了一些重大挑战。然而,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个人电脑需求是不易消失的,特别是商业和教育部门。” IDC认为,2021-2025年预测期内,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在内的传统PC,预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尽管面板和集成电路存在短期供应限制,笔记本电脑仍将是未来个人电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查看详情
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出货量下降后,平板电脑芯片从去年开始进入反弹通道,虽然今年在线教育市场受到一定影响,但上游芯片厂商表示仍然看好下半年平板电脑的整体出货表现。 联发科智能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曾宝庆在一场采访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平板电脑从“手机的衍生品”进化为具有独立使用场景的移动计算设备,大环境是需求的推手,目前已培养出新的用户使用习惯和要求,未来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根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715万台,同比增长8.3%。而在上半年,平板电脑国内整体市场出货量为1340万台,同比增幅29.7%。 从细分数据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商用市场出货量约118万台,同比增长18.9%。教育市场依然强势,保持2位数增幅。大型企业在金融、交通、制造和服务等行业呈现强劲势头。消费市场出货约597万台,同比增长6.4%。 终端市场的需求也带动了上游芯片厂商的开发速度。 今年7月,联发科发布了首款面向平板市场的迅鲲芯片1300T,9月9日,联发科再次发布另一款迅鲲芯片900T,采用台积电6nm先进工艺。 而在此前,联想发布的Tab P12 Pro和小米发布的平板Pro 5G均内置了另一家芯片巨头高通的骁龙870处理器,台电发布的平板产品T40 5G也搭载了紫光展锐唐古拉T740 5G 处理器。 曾宝庆表示,随着移动计算设备使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用户对生产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因此,超强的运算能力、超低功耗、稳定的连接将成为移动计算市场全新的机会和挑战。 目前,随着5G网络的逐渐普及,平板也开始5G化,5G+WiFi的上网方式正在逐渐取代4G+WiFi的上网方式。 但对于平板电脑来说,在线教育的环境变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今年5月底,国家发文要求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校外的负担,业内称“双减”,目标是一年内学生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学生负担显著减轻。去年平板电脑的销量因疫情刺激在线教育而暴涨,如今义务教育课外辅导呈现断崖式下降,业界担心平板电脑还有没有增长空间。 GfK中国科技事业部平板电脑品类资深分析师周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对平板电脑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市场。而综合素质教育市场有新流量,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会看到这个变化。 IDC全球移动设备跟踪项目副总裁Ryan Reith则表示:“我们仍然认为,PC和平板电脑市场虽然供应受限,但需求依然存在。供应短缺的延长,再加上持续的物流问题,给该行业带来了一些重大挑战。然而,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个人电脑需求是不易消失的,特别是商业和教育部门。” IDC认为,2021-2025年预测期内,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在内的传统PC,预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尽管面板和集成电路存在短期供应限制,笔记本电脑仍将是未来个人电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互联网 点亮制造新未来
工业互联网 点亮制造新未来
发布时间 : 2021-11-04 10:12:12
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现场。资料图片 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举行签约仪式。资料图片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化席卷全球,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 日前,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分享工业互联网前沿理念和趋势,展示工业互联网领域顶尖技术和解决方案,探讨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路径,搭建行业深度赋能、产业全面融合的平台,展现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澎湃活力。 展望未来绘就蓝图 转眼间,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已举办至第七届。历经多年探路,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本届大会上的一场场分享、对话,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全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认为,工业互联网具有开放式创新、生态式创新、绿色化创新、智慧化创新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下不去、上不来、难循环”的问题,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主要在平台层发展,缺少底层系统的支持。从本质上说,这些都还不是真正的工业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对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工业互联网不等于工业“淘宝”,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经济,工业互联网是包含“全场景、全要素”的价值经济,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主要解决供需匹配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未来将走向何方,也成为本届大会讨论的一大热点。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仅是‘连接’,还有网络的确定性和工业互联网的差异性。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需要个性化、差异性的服务,这是现有的网络满足不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服务定制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每个企业甚至每一个用户都会定制自己的网络,这是工业互联网下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应运而生。他表示,这套系统历经10年的研究布局,跟普通的运营商网络相比有按需定制服务、确定性服务、多云交换服务、智驱安全防护等差异化能力。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在视频演讲中分享了数字对象架构的概念,他表示,数字对象架构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数字对象标识的注册、解析与管理,是一个开放的、可自由使用的架构,可以应用于娱乐行业管理信息、金融行业跟踪期权交易和供应链管理。 中国联通集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为大家畅想了一个5G加持下的未来工厂图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不再只是应用于现场辅助安装、技能培训,而是大家都戴上眼镜,在虚拟世界一起工作,随时得到AI(人工智能)的指导与决策支撑、提前验证结果实时纠错;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试产测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都可以以开放的形式面向全社会。我们寻求的是人机协同的状态,在虚拟世界,通过5G对数字化机器进行操作、决策结果,执行结果再返回到虚拟世界。 应对未来挑战,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葛兴福说:“中国与德国可以实现工业和产能上互补,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商业与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教育体系。德国的电器、化学等产业可以借鉴中国的数字化和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出色表现。中国的数字工具使用量远超德国,双方可以成为‘黄金搭档’。” 开放场景提升合作 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步步走向深水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共建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的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上,青岛、上海、深圳三市联合发布《生态共建联合宣言》,迈出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建的第一步。本届大会上,来自沪深青三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回顾了过去一年三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合作的丰硕成果。一年间,三地以场景应用推动产品研发,汇集数字化转型诊断合作需求50余项,涌现出青岛品物科技、上海道客网络、青岛富佳智能、青岛极视角等一批技术合作典型项目。 合作成果的达成,得益于三地场景开放、深度合作的思维。上海工业数字化协会秘书长王旭琴表示:“上海、深圳、青岛三城在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各具优势,上海工业设计优势突出,深圳科技实力较强,青岛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工业门类是三个城市当中最完备的,三地打造协同生态可以形成互补,非常有必要。” 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合作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与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签署皖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企业与青岛开展深度合作实践,也为青岛注入更多工业互联网创新的原动力。 本次大会上,商汤科技打造的青岛AI开放创新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山东首个服务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的智能视觉AI开放平台,可提供开放灵活、精准高效的AI云服务能力,覆盖7种领域60多个场景200多种事件类型算法能力。 同时,海信、海尔科技、卡奥斯、腾讯云、创新奇智等10家企业在会上联合启动了数字经济创新(青岛)实验室。依托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成员可以合力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共通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加强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源头支撑。 青岛浓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氛围也吸引一批合作项目加速落地。 红星云青岛项目、正泰智慧能源管理项目、海恒数字科技项目、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项目、数字经济交易中心项目、金海(北安)智慧产业园、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项目、数据资产评估标准试验验证试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地青岛,为这座城市工业互联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先行先试深度赋能 作为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青岛可谓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 早在2015年,“工业互联网”对大众而言还比较陌生时,青岛便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同时搭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平台。2019年,青岛提出了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持续加大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产业生态。 去年以来,青岛开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方案,围绕工业互联网出台了10余个政策文件,建成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分行业、分领域持续发布5批“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2550个,通过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常态化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打造了“一超多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格局。其中,“一超”海尔卡奥斯平台连续2年位列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首位,已经聚集了全球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与此同时,青岛一系列行业平台也陆续脱颖而出,形成了全新发展矩阵。 在纺织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正逐渐将企业从库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按销定产不再是无法实现的理想,酷特智能、恒尼内衣、环球服装等成为细分领域标杆。 在橡胶行业,赛轮集团搭建的橡链云平台,通过内置到轮胎的一枚电子芯片,实现了出厂轮胎与工厂的连接,可实时采集每条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指标,将数据传回青岛工厂的可视化监测界面上,确保安全行驶和快速故障检修。 在食品饮料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企业能更好适应和满足消费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青岛啤酒因此获评全球啤酒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近年来,青岛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能级跃升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打造海尔卡奥斯双跨平台、赛轮工业互联网工程等一系列优秀标杆范例,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青岛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对青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赞赏有加。 同时,青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目前青岛5G网络已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抢滩加码“5G 工业互联网”应用,累计建设应用示范项目80余个。工信部首批“5G 工业互联网”20个典型应用案例,其中青岛就有2个案例入选。 除“5G 工业互联网”这一前沿技术,青岛积极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关键基础设施,国内仅有的2个根节点之一Handle全球根节点落户在上合示范区,提升了青岛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话语权。
查看详情
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现场。资料图片 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举行签约仪式。资料图片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化席卷全球,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 日前,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分享工业互联网前沿理念和趋势,展示工业互联网领域顶尖技术和解决方案,探讨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路径,搭建行业深度赋能、产业全面融合的平台,展现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澎湃活力。 展望未来绘就蓝图 转眼间,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已举办至第七届。历经多年探路,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本届大会上的一场场分享、对话,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全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认为,工业互联网具有开放式创新、生态式创新、绿色化创新、智慧化创新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下不去、上不来、难循环”的问题,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主要在平台层发展,缺少底层系统的支持。从本质上说,这些都还不是真正的工业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对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工业互联网不等于工业“淘宝”,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经济,工业互联网是包含“全场景、全要素”的价值经济,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主要解决供需匹配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未来将走向何方,也成为本届大会讨论的一大热点。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仅是‘连接’,还有网络的确定性和工业互联网的差异性。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需要个性化、差异性的服务,这是现有的网络满足不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服务定制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每个企业甚至每一个用户都会定制自己的网络,这是工业互联网下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应运而生。他表示,这套系统历经10年的研究布局,跟普通的运营商网络相比有按需定制服务、确定性服务、多云交换服务、智驱安全防护等差异化能力。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在视频演讲中分享了数字对象架构的概念,他表示,数字对象架构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数字对象标识的注册、解析与管理,是一个开放的、可自由使用的架构,可以应用于娱乐行业管理信息、金融行业跟踪期权交易和供应链管理。 中国联通集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为大家畅想了一个5G加持下的未来工厂图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不再只是应用于现场辅助安装、技能培训,而是大家都戴上眼镜,在虚拟世界一起工作,随时得到AI(人工智能)的指导与决策支撑、提前验证结果实时纠错;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试产测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都可以以开放的形式面向全社会。我们寻求的是人机协同的状态,在虚拟世界,通过5G对数字化机器进行操作、决策结果,执行结果再返回到虚拟世界。 应对未来挑战,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葛兴福说:“中国与德国可以实现工业和产能上互补,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商业与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教育体系。德国的电器、化学等产业可以借鉴中国的数字化和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出色表现。中国的数字工具使用量远超德国,双方可以成为‘黄金搭档’。” 开放场景提升合作 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步步走向深水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共建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的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上,青岛、上海、深圳三市联合发布《生态共建联合宣言》,迈出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建的第一步。本届大会上,来自沪深青三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回顾了过去一年三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合作的丰硕成果。一年间,三地以场景应用推动产品研发,汇集数字化转型诊断合作需求50余项,涌现出青岛品物科技、上海道客网络、青岛富佳智能、青岛极视角等一批技术合作典型项目。 合作成果的达成,得益于三地场景开放、深度合作的思维。上海工业数字化协会秘书长王旭琴表示:“上海、深圳、青岛三城在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各具优势,上海工业设计优势突出,深圳科技实力较强,青岛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工业门类是三个城市当中最完备的,三地打造协同生态可以形成互补,非常有必要。” 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合作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与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签署皖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企业与青岛开展深度合作实践,也为青岛注入更多工业互联网创新的原动力。 本次大会上,商汤科技打造的青岛AI开放创新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山东首个服务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的智能视觉AI开放平台,可提供开放灵活、精准高效的AI云服务能力,覆盖7种领域60多个场景200多种事件类型算法能力。 同时,海信、海尔科技、卡奥斯、腾讯云、创新奇智等10家企业在会上联合启动了数字经济创新(青岛)实验室。依托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成员可以合力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共通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加强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源头支撑。 青岛浓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氛围也吸引一批合作项目加速落地。 红星云青岛项目、正泰智慧能源管理项目、海恒数字科技项目、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项目、数字经济交易中心项目、金海(北安)智慧产业园、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项目、数据资产评估标准试验验证试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地青岛,为这座城市工业互联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先行先试深度赋能 作为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青岛可谓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 早在2015年,“工业互联网”对大众而言还比较陌生时,青岛便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同时搭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平台。2019年,青岛提出了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持续加大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产业生态。 去年以来,青岛开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方案,围绕工业互联网出台了10余个政策文件,建成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分行业、分领域持续发布5批“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2550个,通过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常态化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打造了“一超多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格局。其中,“一超”海尔卡奥斯平台连续2年位列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首位,已经聚集了全球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与此同时,青岛一系列行业平台也陆续脱颖而出,形成了全新发展矩阵。 在纺织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正逐渐将企业从库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按销定产不再是无法实现的理想,酷特智能、恒尼内衣、环球服装等成为细分领域标杆。 在橡胶行业,赛轮集团搭建的橡链云平台,通过内置到轮胎的一枚电子芯片,实现了出厂轮胎与工厂的连接,可实时采集每条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指标,将数据传回青岛工厂的可视化监测界面上,确保安全行驶和快速故障检修。 在食品饮料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企业能更好适应和满足消费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青岛啤酒因此获评全球啤酒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近年来,青岛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能级跃升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打造海尔卡奥斯双跨平台、赛轮工业互联网工程等一系列优秀标杆范例,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青岛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对青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赞赏有加。 同时,青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目前青岛5G网络已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抢滩加码“5G 工业互联网”应用,累计建设应用示范项目80余个。工信部首批“5G 工业互联网”20个典型应用案例,其中青岛就有2个案例入选。 除“5G 工业互联网”这一前沿技术,青岛积极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关键基础设施,国内仅有的2个根节点之一Handle全球根节点落户在上合示范区,提升了青岛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话语权。
“虚拟技术”正创造现实价值
“虚拟技术”正创造现实价值
发布时间 : 2021-10-28 11:06:10
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畅游中国空间站,浩瀚苍穹尽收眼底;轻点鼠标,虚拟装修系统“一键换装”,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新家;依托VR设备,身临其境感受湘江战役,“穿越时空”体悟革命精神……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中国VR产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达413.5亿元人民币,在探索“虚拟未来”的同时,VR产业正在创造“现实价值”。 10月2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名观众体验VR虚拟驾驶。 硬件创新实现突破 2016年曾被称作VR元年,仅国内就产生了超千家创业团队。但因技术不成熟、交互体验差、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VR技术在落地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近年,VR领域的计算、交互和显示三大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从而推动硬件市场快速发展。 众多VR设备制造商纷纷布局更高精度的追踪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柄甚至手势识别拥有更为真实沉浸的场景体验。例如,爱奇艺推出的“奇遇3”VR一体机,采用2片VR显示屏,可为用户提供简单自然的操控体验。 在VR内容生态方面,随着交互和计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精品不断。以中国电信天翼云VR打造的“激战到底”线上拳击赛为例,从近距离的视角呈现“自由视点”“动态环绕360度”等场景,为观看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赛体验。 “VR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爱奇艺智能首席执行官熊文表示,VR的核心特点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防疫期间,用户对VR的需求得到明显提升。“在技术与内容生态的加速迭代下,相信未来VR还会有更大发展。”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事实上,在休闲娱乐之外,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显示、传输、通信等领域同样大显身手,“VR+”已成为发展新趋势。 “吱——砰”,伴随尖锐的刹车声,晃动的座椅模拟出事故撞击时的震感,令戴着VR眼镜的司机李师傅吓得直哆嗦。近日,李师傅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剐蹭事故,被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内接受教育——借助VR设备,体验数起交通事故的真实场景,并写下心得体会。 “VR体验令我意识到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以后开车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李师傅说。 “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主要是利用VR技术,还原各类型体验项目真实环境,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觉方面加深安全意识。”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物展示、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模块设置,实现交通安全知识可视化,对提高交通参与人员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业领域,VR也动作不断,贯穿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维修巡检等智能制造流程。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停靠”着一列极具未来感的AI地铁车厢,它带领观众深入领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风采。 通过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技术,地铁运营方还将人工巡检搬上云端。地铁运维人员只需戴上VR眼镜,便可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车站,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漫游、巡检,有效降低了人员出动频次和运维成本。 “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的结合应用将大幅推动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维护等环节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随着VR产业的加速成熟,产品也将逐渐被消费市场接受,形成规模效应及成熟的盈利模式。” 政策引导逐步完善 VR产业的“回暖”,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推动引导。近年间,中国将VR产业定位为超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出台鼓励发展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基金等助推产业发展。 2019年3月,工信部等多部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将推动虚拟现实设备等产业化列为重点任务;2020年2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丰富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带动智能终端消费;202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开展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明确给出发展方向,即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这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但与部分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中国VR技术仍有发展差距,这涉及到相关人才缺乏、科技攻关不足等多重原因。 有专家表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VR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研发的政策支持,通过加强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等手段,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持续向市场输出。
查看详情
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畅游中国空间站,浩瀚苍穹尽收眼底;轻点鼠标,虚拟装修系统“一键换装”,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新家;依托VR设备,身临其境感受湘江战役,“穿越时空”体悟革命精神……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中国VR产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达413.5亿元人民币,在探索“虚拟未来”的同时,VR产业正在创造“现实价值”。 10月2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名观众体验VR虚拟驾驶。 硬件创新实现突破 2016年曾被称作VR元年,仅国内就产生了超千家创业团队。但因技术不成熟、交互体验差、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VR技术在落地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近年,VR领域的计算、交互和显示三大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从而推动硬件市场快速发展。 众多VR设备制造商纷纷布局更高精度的追踪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柄甚至手势识别拥有更为真实沉浸的场景体验。例如,爱奇艺推出的“奇遇3”VR一体机,采用2片VR显示屏,可为用户提供简单自然的操控体验。 在VR内容生态方面,随着交互和计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精品不断。以中国电信天翼云VR打造的“激战到底”线上拳击赛为例,从近距离的视角呈现“自由视点”“动态环绕360度”等场景,为观看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赛体验。 “VR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爱奇艺智能首席执行官熊文表示,VR的核心特点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防疫期间,用户对VR的需求得到明显提升。“在技术与内容生态的加速迭代下,相信未来VR还会有更大发展。”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事实上,在休闲娱乐之外,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显示、传输、通信等领域同样大显身手,“VR+”已成为发展新趋势。 “吱——砰”,伴随尖锐的刹车声,晃动的座椅模拟出事故撞击时的震感,令戴着VR眼镜的司机李师傅吓得直哆嗦。近日,李师傅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剐蹭事故,被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内接受教育——借助VR设备,体验数起交通事故的真实场景,并写下心得体会。 “VR体验令我意识到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以后开车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李师傅说。 “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主要是利用VR技术,还原各类型体验项目真实环境,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觉方面加深安全意识。”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物展示、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模块设置,实现交通安全知识可视化,对提高交通参与人员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业领域,VR也动作不断,贯穿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维修巡检等智能制造流程。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停靠”着一列极具未来感的AI地铁车厢,它带领观众深入领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风采。 通过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技术,地铁运营方还将人工巡检搬上云端。地铁运维人员只需戴上VR眼镜,便可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车站,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漫游、巡检,有效降低了人员出动频次和运维成本。 “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的结合应用将大幅推动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维护等环节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随着VR产业的加速成熟,产品也将逐渐被消费市场接受,形成规模效应及成熟的盈利模式。” 政策引导逐步完善 VR产业的“回暖”,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推动引导。近年间,中国将VR产业定位为超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出台鼓励发展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基金等助推产业发展。 2019年3月,工信部等多部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将推动虚拟现实设备等产业化列为重点任务;2020年2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丰富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带动智能终端消费;202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开展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明确给出发展方向,即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这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但与部分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中国VR技术仍有发展差距,这涉及到相关人才缺乏、科技攻关不足等多重原因。 有专家表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VR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研发的政策支持,通过加强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等手段,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持续向市场输出。
【商会动态】商会人员走访宁波市部分会员企业
【商会动态】商会人员走访宁波市部分会员企业

© 2020 启诺科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2348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宁波

电话:400-882-6801  邮箱:sales@qnoa.com

微信
微博